【医学图像处理】超声成像之超声射线束的产生
摘要
- 压电效应是换能器晶体的特性。电流产生运动,反之亦然。
- 压电晶体的厚度= 1/2 x所需的λ
- 底材的机械系数(Q值)
-
- 高Q值=低阻尼,长脉冲
-
- 低Q值=重阻尼,短脉冲
- 脉冲重复频率(PRF)=帧频x每帧行
- 声波束行进的距离=时间x速度x 0.5
- 视角深度= 0.5 x声速/ PRF
- 近场距离=(传感器直径)2 /4λ
- 阶梯式线性阵列增加了近场距离,可用于电子聚焦光束
压电效应
具有压电晶体的换能器用于产生超声波束。这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,反之亦然的材料。这意味着通过材料传递电压会导致其振动,从而产生声波。类似地,返回的回声波使晶体振动,产生可以测量的电压。通过这种方式,物料充当接收器和发送器。声波的强度或压力的变化与产生的电压成正比。因此,系统可以将回波的强度表示为亮度点(B模式成像)。
自然/共振频率
如果两个相同波长的声波以相同相位交叉,则它们会合并并被增强(相长干涉)。但是,如果它们处于不同的相位,则它们会相互抵消(相消干扰)。
当频率产生的波长等于压电盘厚度的2倍时,换能器将产生最大的输出。这是因为随着材料向后和向前脉冲,由于它们正好同相,它会增强波浪。因此,晶体被切成所需波长的一半厚度。
压电盘的厚度= 1/2λ(所需波长)
脉冲持续时间
推动换能器后,它会持续短时间振动,强度呈指数下降(阻尼)。机械系数(Q值)反映了衰减信号的速度。
具有较高Q值的材料会长时间振动,即具有减震效果,并且脉冲会持续较长时间。Q值低的材料会迅速衰减振动,脉冲持续时间更短。
脉冲重复频率(PRF)
扫描线密度是换能器发出的每帧采样患者组织的光束数量。
典型的数字是每帧100行。为了获得足够的实时图像,必须每秒扫描足够多的帧。通过脉冲重复频率(PRF)测量重复这些帧的速率。它取决于声音的速度(假定为〜1500 m / s),要成像的结构的深度以及每帧发出的脉冲数。
PRF =帧频x每帧行数
例如,每秒30帧,每帧100行,每秒钟需要3 kHz的PRF
PRF较长的原因是:
- 成像的结构更深(返回所需的时间越长,脉冲的侦听阶段就越长)
- 每帧更多行
景深
在每个脉冲中,必须传输光束,到达要成像的结构,并且回波必须返回到换能器,然后才能生成下一个脉冲。到达结构所需的时间,光束的行进距离和光束的速度通过以下公式相互关联。
距离=时间x速度x 0.5 ((除以2来回旅程))
每个脉冲必须到达最深的组织,然后在生成下一个脉冲之前返回换能器。可以用以下等式计算可以用特定PRF成像的组织深度:
视角深度= 0.5 x声速/ PRF
换能器阵列
单换能器
当单个换能器产生光束时,它开始时是平行光束(近场)。这是光束中最有用的部分。然后,光束发散(远场)。此近场的长度取决于换能器的宽度。传感器越宽,近场越长。
近场距离= D^2 /4λ (D =传感器直径, λ=波长)
为了获得尽可能长的近场距离,我们必须使换能器变宽。但是,分辨率将降低,整个换能器阵列的宽度将大得多。为了克服这个问题,使用了阶梯式线性阵列。
阶梯线性阵列
许多小型换能器彼此相邻放置。然后将它们作为一组激活以加宽光束并产生更长的近场距离。然后,初始换能器被停用,而下一个换能器被激活,使光束沿其移动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在比单独激活的宽换能器更小的空间内产生更多的宽光束。
该线性阵列也可以用于电子聚焦光束。首先激活最外面的换能器,然后激活两个最里面的换能器,然后激活最里面的等。通过这种方式,将发射的光束聚焦到特定点。换能器接收回波的顺序也可以集中在优先接收特定深度的信号上。这是将焦点设置在超声仪上时发生的情况。
20200608